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时候,也就是2003年,那时我还在读小学。最开始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其实我很奇怪:我们不是早就登上月球了吗?一次太空飞行还值得这么大阵势吗?(*/ω\*)后来才逐渐理解“国家”这个概念,同时也被天空所深深吸引。这种向往在初中时期被进一步扩大,这得感谢当时有蚊子等伙伴的同道相伴,也得益于几位开明老师的鼓励。
      但是追随梦想的道路并不单纯, 当时我一直在自己尝试制作“火箭发动机”,当然了,那时的工艺也就是大号的钻天猴罢了~有一次,我上午似乎是看到论坛上一些其他同好者的火箭作品,心生羡慕与嫉妒,于是中午回家的时候就执意把我之前做的一个“火箭发动机”进行“静态推力测试”。那个“发动机”我之前已经基本完工,但是还没有进行最后的调整与工艺确认;同时,“静态推力测试”由于事发突然缺乏足够的准备与安全措施,选择的实验场地也是狭小的自家阳台。于是——事故发生了。用专业的话说就是“发动机爆缸”,喷口结构强度不足导致燃料柱半开放性爆燃,发动机本身缺乏固定支架而倾斜,四散、燃烧着的燃料直接烧穿我的三条裤子(运动裤、棉毛裤加内裤)……整个受伤区域是左腿背面,从大腿的中部一直到小腿上部,没有伤及更上面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与那些往下水道里扔爆竹结果自己被炸上天的熊孩子比,我在这件事上要更幸运、或许教训也更有意义一些。从这个事件之后,我就开始重视起“理论设计”。时至今日,我左腿上的几处疤痕(虽然已经不明显了)也一直在警醒着我:如果事先你的思想理论不过关,那么你的实际操作就有很大的失败风险。这、可以说是我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我觉得我要是再不说点眼下的事情,我自己都要吐槽自己“这家伙一直拿些老掉牙的事情在说些什么啊~”了吧~Well~那就来正视一下现实,说一下考研、说一下现在吧——
       12号晚上出了成绩之后,我在把分数转告给家里之后,便出去了。我确实早已预料到我会因我的一些失误与准备不充分而失分,但是一直不敢肯定的就是这失分的具体多少。显然,事实是要比我预想的要更糟糕一些。第二天我就给招生办打了电话,确认了自己的落榜。一开始心情自然十分的低落,毫不相瞒,在出去“散步”的途中,有很多极端的想法都在我脑中闪现过。我相信我的“犯罪指数”(NETA自《Psycho Pass》) 峰值一度肯定超过了400。但是也就是一闪而过而已,我的理智一直保持着领导地位。回到家,我把第二天需要联系的地方列了一个表后,心血来潮又看了一遍《神探伽利略 嫌疑犯X的献身》(链接:
http://www.letv.com/ptv/vplay/2072985.html ;)。以前大学期间看的时候就有很强的即视感(代入感),认为自己的道路很可能就是这两位主人公的之一。如今的状况也是越来越鲜明,眼下我需要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也没有任何经验与办法。我也就自然想从其他地方找到借鉴与参考,这部《嫌疑犯X的献身》是第一部,整体气氛很符合当时我低落的心情;一天之后我的心情回转稳定一些之后,便补完了《白箱》,这是一部当时因为考研而中断追的新番。里面各位主人公的一些境遇,以及遇到的问题也和我的「惊人的相似」,比了个如吧:“本来这么做以为能实现梦想,结果却发现离梦想越来越远”“在看不见未来的情况下,是否还应该继续去做眼下同样的事情……”“又不知道放弃了之后又去干嘛(这里是说放弃眼下的工作去追求梦想),又应该怎么维持生计……”“既然拥有目标的话,那么为了这一目标究竟应该做些什么……”(《白箱》第9~10集)。而《白箱》本来就是一部励志、青春、搞笑的动漫,所以让我也多少放松自信了一点。这里再附送一个星游记(国产良心动画)的MV: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975866/ 这也是这几天看到的,感动良多。

      心态恢复一些了,再来就是具体的现实了。 关于未来的问题现在仍然还是【商议中】的状态,然而在继续前进之前,一个有意义的总结也是十分必要的。
      考研成绩不达标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多方面的,主观客观,目标选择周围环境与自身等等,这里也不一一列举了。在我看来重点有三:
       第一,进步是应该肯定的。事实情况是,我在大学前期几乎已经三年没有碰过英语,没做过数学题(学校期末考试基本都是应付过去的)。如果没有考研这大半年的准备,我的英语或许只有16分,数学或许30分都达不到。而之所以我会在大学前期放弃了几乎所有科目的学习(这是一个严重错误,我现在的认识是:不应该放弃基础课的学习),简而言之就是对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失去了信心。当时一个热门一时的电视节目《钟山说事 高考天问》(
http://www.letv.com/ptv/vplay/1642904.html)几乎可以说是从一些角度上“淋漓尽致”地表达我的一些感受。于是,我转而“相信自己”,认为自己的一些“独断专行”才是正确的道路。然而这个道路也在大三走到了尽头,是考研政治的学习将这问题第一次解决。
      第二,我的学习、思维方式有特殊之处。我曾给家里人举例子说:别人学一样东西就是一样东西,而我不行,我要去学A,那么必须先弄明白A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去学A,我们学了A又有什么用等等问题,都明白了再来学A。简单的例子,前文《世界之观》几乎完全就是学习考研政治的产物,我觉得,一个人要是读死书,拿着马哲书死记硬背,是写不出来这种东西的。但是这种“优势”却另一方面成为了我的“劣势”,学习同样一个东西我消耗的时间精力是他人的数倍,这种情况是我未曾预料计算到的。通俗地说就是“想的太多有时也能成一个坏事”。
      所以我曾想了一个段子来聊以自慰:南国有树,其身细矮而叶稀,有人几伐而次年又新。随欲刨根除之,掘地数尺竟未见根尽……以前我一直认为优势就是优势,劣势就是劣势,两者是独立相互区别的,然而至少这件事上我认识到了所谓优势与劣势也并不是绝对的,就算是某个单一的事情,它既可能成为你的优势,也会成为你的劣势。
      那么问题其实就要简单一些了,或许我们并不应该费劲心思去“挖掘”自己所谓的“优势”,去给自己的对手冠上各种可能根本莫须有的“劣势”。如何将自己的“特点”发挥成“优势”才是思考的重点。在一切结束之前,也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失败”,你这时的失利或许就能成为你以后胜出的资本;当然了,这时的一些人的胜出也可能成为是未来阻碍他们的遗憾。
       第三,这次失利后再一次迫使我回头审视自己的各种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主要就是分微观(应试)和宏观认识。我也坦言,(我心中的)信念是虚幻缥缈的,而现实却是残酷实实在在的,那么一个虚幻的信念要如何抵挡住这一次又一次沉重的事实的进攻与否定?我记得曾看到有弹幕说“我已经过了靠梦想就能生存下来的年纪了”,对于我来说,梦想与现实的第一次全面冲突是高考,但是那时的矛盾与思辨还是比较形而上的状态。而考研则是第二次全面冲突,涉及的问题则更为“血淋淋”……在这个后考研、后梦想时代,我所说的所做的都必须同时为希望与现实两个矛盾主体负责。在一个如此尖锐的问题面前,选择沉默选择回避甚至选择放弃都一点也不奇怪。我也在反思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减缩写文等事的频率,更为低调一些的存在方式是否更好等等……但是至少目前,我并没有认为在这些方面我需要做质的转向,或者换言之,保持一个积极、开放的社交态度也是我以往成长中的教训,无论自己是卑微还是光辉……当然了,一些适时的微调是有必要的~

       从中考以来,考研这种级别的打击我也经历有4、5次了吧,然屡败屡战,有一次摔倒就有一次站起来,我也就是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不断地去适应不断地改正不断地去提高,一直一瘸一拐地走到了今天。也就是到了这种命运的十字路口时,我才能真正感受到所谓“never give up”中“never”一词的分量。


       祝各位新年快乐~这里是某个已然狼狈却仍执意走向通往远方的第八个风雨夜的赶路人,
在新的一年里也还请多多指教了~~

ΣSyaoran 敬
甲午腊月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