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跨年记 2021-12-26 观点,生活 2 条评论 6020 次阅读 最近除了绞尽脑汁写毕业论文以外就是在博后与公司之间踌躇,之前的我似乎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选择——或者说“退出”机会。我似乎可以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科研,过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可是经过几番脑内争论,其实主要还是下面这个故事,一语点醒梦中人。“呵简直笑话,你别以为你还有得选,你早就不能回头了”,我如是对自己说道。 清华师弟也时不时在说,不要觉得自己科研搞不成可以退一步去产业界还能混得不错。科研界卷,产业界就不卷了?那些有眼光有能力的大佬可以清北的学位都不要,本科辍学去创业,就是为了抢占产业的蓝海。曾经西方列强是靠侵略殖民来解决产量过剩和进行产业升级的。我们国家肯定不可能走同样的路子,虽然也有一带一路等和平方案,但是毫无疑问整个社会转型的痛点还是需要我们这些人来承担。 当浩劫已来的时候,就算资本家们想靠压榨打工人来躺着渡过这个浩劫,总得有人站出来,总需要有人迈出第一步。 浩劫总得先过了才行,至于怎么清算那些吸血和搞事的资本家那都是后话。 当然这些都是过于宏观的漂亮话,只不过在7年前的某一天,这些巨大的存在和我自己憧憬的一些远景突然重合在一起罢了(指路:《2015跨年记》)。 现在似乎也不流行对过去的事情大加刻画了,我对自己从计算机到生物的这7年来的「旅行」的最简单评价就是四个字:不虚此行。我完成了自己规划的任务目标,一方面认识到了所谓生命,所谓我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另一方面也对爷爷曾经布置的“课题”有了答案(至少在我的认识框架里,在原则上,统一了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唯一和原计划不符的是,曾经高中时代自己预测这个任务的完成时间硕士3年就足够了,而如今却花了7年。其实从另外一角度说这是好事,说明我在高中大学时期形成很多认识与判断大体是正确的,只不过需要对其中涉及具体问题的真实难度与成本进行重新评估。 2018年的时候,有幸去文昌发射中心参观过一次。看着那两座巨大的、高耸入云的发射塔,我不禁和同行的同学老师说,本来、如果我高考发挥正常,我应该来干这个,(而不是在隔壁陵水的水田里种水稻)。但是11年来我并没有忘记星空,2017年的大病也让我切身体会到我现在做的并非和星辰大海毫无关联,反而是现在人们往往忽略掉了的重要一环。毫无疑问现在我们连踏足星空的手段都十分有限,所以超大型运载火箭、可控核聚变毫无疑问是研究重点。但是另一方面,就算我们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身处星空的我们吃什么呢?太空基地、宇宙飞船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不可能像地球这样有大片的土地留给我们种水稻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一些革命性技术的,总的说这也就是我现在在设想的——天基农业。有了天基农业才可能有天基工业(天基重工业),天基医疗等等,人类才可能真正摆脱对地球襁褓的依赖。 而农业也是生物学的一部分,农业革命肯定伴随着对生命认识的加深。那么,谁又会知道这些新的认识与理论是否会对现有的材料学、系统控制理论产生新的影响呢~我们现在只知道我们面前存在这三个技术瓶颈。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些技术瓶颈的背后所涉及的「未知」会不会就是同一个存在。 至少现在,2021年12月31日,我还无愧于面对曾经那个中二爆表又对世界充满好奇、天天想着怎么“搞破坏”却又憧憬着更美好的世界的阿童木升级版吧。 嗯,继续前进。 标签: none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天基重工业才是天基农业的基础!
但是要把天基重工搞起来,前期必然需要堆人力呀,几百几千号人在太空吃啥呢~太空上的发展肯定还是会遵从“小农式天基农业”——“规模化天基农业”——“自动化天基农业”的路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