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特辑]亲密关系学简史 2023-02-14 生活 暂无评论 3535 次阅读 > 谨以此祝福天下有情人 --------- 1988年,Strogatz S. H. (1988)首先提出,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感情的吸引与远离可以由各自的付出与反馈的一阶微分共同决定。这一定律,构成了经典恋爱动力学的基础。 然而,一段亲密关系的维系,除了双方感情上的契合,往往还涉及到人生轨迹,家庭背景,物质基础,共情共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基于这些经验性的总结,人们逐渐意识到经典恋爱动力学所包含的解空间已经无法描述整个过程。于是亲密关系工程的概念被提出了,此时人们主要还是以一个唯象式的工程思维在描述亲密关系过程。 另一部分研究者则几乎同时意识到,现实的亲密关系建成不是一对一的二体问题,而是多对多的多体问题。虽然多体问题是不存在解析解,但是将符合一方的一类对象抽象为系综之后,这个系综是拥有一些统计学特性的。这些发现,成为了统计恋爱学的起源。 在亲密关系工程论以及统计恋爱学的基础上,人们回过头来对经典恋爱动力学的基础架构进行了修正。这是因为,人们发现亲密关系的一方向另一方传递想法感情等信息时是存在噪音与误差的。虽然人们尝试过进一步用信息理论对此进行描述但是结果并不理想。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指出了每次聊天的开始与发展无法被准确测量与控制,只能在事后统计出整体上服从的某种离散分布。这个发现被后人称为亲密关系学的第一次量子化。量子亲密关系学诞生了。 人们针对观测到的亲密关系作用量的统计涨落这一现象提出了多种学说,是因为还存在着某些我们尚未定义的隐变量?还是因为上帝在投骰子,一切相遇都是偶然? 就在人们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位从石头门考察归来的研究者提出了他的理论。恋爱——作为亲密关系的初期过程,与婚姻——作为亲密关系发展到中后期的一个重要可观测事件。两者的成立要素看似独立,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他从人性不变这一基本假设出发,推导出了“感情—利益”转换方程。这一理论即为狭义相对亲密关系学。针对经典恋爱动力学的狭义相对亲密关系学修正随即展开,经过多轮尝试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理的修正方案,让经典恋爱动力学中的纯感情作用量被一个既非“个体”亦非“世界”的第三新实在——“命运场”所替代。命运场和个体存在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了感情与利益等多个维度上的作用量。整个理论即为广义相对亲密关系学。在进一步引入量子亲密关系学的一些范式完成了对命运场的量子化之后,整个理论即成为了亲密关系场论,这也是亲密关系学的第二次量子化。 虽然亲密关系场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与认识。但是宏观尺度上,一个人如何才能找到他的命中之人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更加让问题变得复杂的是,亲密关系场中的一些零解和特解蕴藏着巨大但又难以准确观测的能量,即为零点能(单身真爽.jpg)与狄拉克之海(海王的世界.jpg)。同时为了将亲密关系场论与量子恋爱学统一起来,数学上最少也需要再引入额外8个维度。实验上我们还根本没有手段去观测这些高维世界,更不必说如何去控制了。 即便现在看来问题似乎并没有变得更简单,但是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探索仍未停止。 ---------- > 写在最后: 我说,每一对白头偕老的夫妇,都是一个媲美宇宙大爆炸的奇迹。 学徒工小狼 2023年2月14日 标签: none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