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的时候,为了寻找参加大挑项目的“点子”,我们找到老师寻求建议。当时老师结合他正在负责的“海铁联网”项目,给我们提出了“运煤车监测”的问题,监测主要是煤品监测和煤车上异物(人)的监测。大致一个月前,我正式给老师和同学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的想法。在之后我也重新阐述了如果能对煤车进行“元素快速检测”,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明显的,传统核磁共振是无法应用在工业化的环境中的。在寻求改良(主要是查资料)无果后,我转而开始独立寻找一种有别于核磁共振的新方法来进行元素快速检测。包括国庆在内,以及之后的一周的时间,我空闲的思考时间基本都是花在这上面,而最后,我总算有了一个能说服自己的方案。
       在小组的讨论会上,我系统地介绍我的想法;可能因为大家并不是物理专业的缘故;讨论的焦点总是在“精确度”——这种需要定量研究,但我明显还是定性的想法;或者是理解方案本身。所以讨论会除了老师介绍了一下关于今后活动的预想计划,基本没有多少进展。不过我的想法还是受到大家的接受与肯定。
       之后我便开始寻找数学过程,不过明显我一个人不敢乱来;而且为了保险起见,也应该找一位专业对口的老师进行指导,于是我借物理课的空隙,向物理老师打听到了我们学校教授量子力学老师的联系方式。
       在找那位老师的途中有个小插曲,就是他办公室的位置——旧实验楼,我一直以为综合楼旁边那栋矮小、陈旧的实验楼已经是废弃不用了的——结果居然里面还有人!我连大门,哦不,是入口都找了半天——原因主要是我不相信这里可以进去! 老师的办公室自然也不必说,粉刷的石灰基本都掉了一半了…………我们学校的物理得有多苦逼……虽然是工科学校,再怎么说也不该这么对待呀……Orz
        和老师交流了40多分钟,就结果而言,我的想法被否决了。简单地说,还是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实际的缘故。再加上这几周各种事,心情自然和天气一样阴沉沉的了。理性地说,和当初电子膜一样,只有、也必须找专业老师才能有所进展,虽然都是Bad End……无论如何,都是好的……
        所以基本上,核磁共振这路就被否了。 再加上创新基金的申报(我们学校挑战杯的预备环节)也迫在眉睫。于是我开始犹豫是否还要继续参加挑战杯。因为某些中期规划的逐渐清晰(时间提前了),我留给大挑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了。所以是不是干脆放掉大挑,直接开始下一步…………无法判断。而且我明显已经没有时间以及精力再来构思一个新的方案了。
        大致如此,写电路实验报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