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是比“随想”还要低一级的瞎想。首先,我就直接把引发我这些思考的一些事例直接例举出来好了。
·包同学曾评价,科学家注定孤独。(这个事有点年头了)

·2月14号随蚊子出去转悠,听蚊子和小五(名字是这么写吗?)讨论“某圈真乱”的话题。

·蚊子介绍辩论的一些特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让自己的想法「更趋于社会化」”。(这个是几个小时之前的事情)

·最近在看《量子论与科学哲学的发展》一书,书的名字已经把内容很好的概括了,我就略去不说了。

·等等其他不方便具体记叙的琐事。

 

       听着别人讨论各自的什么什么圈子是多么乱、什么圈又还好尔尔的。我自然也会想自己这是个什么情况,最后的结果就是本文的标题——没有圈子。我不知道两三个人在一起能不能算圈子——应该可以算,只不过算小的。不过掐指算来,蚊子君、素流、Spock,这仨算我联系比较频繁的了。以蚊子君和学校这边还能引申出几个偶尔联系的朋友。所以我的“交际圈”就这么几个人,硬要在其中再分“学术圈”、“动漫圈”、“撸炮圈”啥的话……勉强得可笑了……

       一个人交际圈的大小有很多影响因素,生理的、心理的、环境的。我从初中开始身边就不乏“社交达人”,我也一直偷懒,很多社交请求都会借他们向外发出。借此机会想各位致谢了,鞠躬……

       在开始与人“打交道”之前,我就开始尝试与自然“打交道”。前者大致叫“社会”,后者大致叫“科学”。无论是在我个人的层面,还是在人类文明的层面,社会和科学一直是两个近乎对立的存在。社会的影响是科学走向真理的绊脚石;科学的高深与冰冷让普通人敬而远之。所以“科学家必定孤独”也就这么出来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也这么认为的,并始终站在科学一边。

       但是,或许很多人并不清楚,科学发展至今,已经和几百年前、教科书上描述的牛顿世界完全不同了。科学的社会成分正在被平反——即承认科学的社会性。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预见一个这样的世界:科学,不再是上帝的东西,而是我们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科学定律。嘛~这么说都已经是奇幻的地步了……不过事实真有这样的影子。

       于是我就自然而然地思考到像我一样、或者比我还要厉害的科学者、自然的代言者,具备更多“社会性”的可能性。嘛~即使可能也是理论上的,实际的说现在还是不可能吧……

       经常站在(30层)阳台上对着外边的车水马龙发呆。这个景象能让我联想到的事情实在太多,而且我又是那种“书读得少、想得多“;看一行字可以YY一千字的人。

        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还是没能理解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