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Resuscitated Hope / コミネリサ    (《GOSICK》ED1)

       其实我早在一个月前就有想到又到一年记一笔的时候了,虽说这半年来日志、状态没少更新,但是“个人日记”“杂感”类的日志却停止在了去年年末的《网工记略》,其实不是我不想写,而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引子和方式来记录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所思所感,除了一直以来的杂文文体,我甚至想过用小说来承载……不过小说果然效率太低了,我本身文笔不精以外,也难有时间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决定不要破这个“每年生日记录一笔”的惯例,同时用一个简短隐晦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所思所感和少许经历——


书香百年,浮沉九秋,沧桑了多少仰望。
观民四方,蓄羽何茕,又能覆几尺忆土?
星陨戚戚,往愿茫茫,奈何龙血玄黄了长庚,难识鱼白……
或、极北之境,萤火之森,歌舞升平,壮阔万代生灵!



(以下请自行脑补成日漫里男女对白的形式,脑补不能的建议跳过=。=)
“呐~太阳真的会升起来吗?”
“不知道,但是我相信着,毕竟它是否升起来,旅行都还得继续不是么~”
“要是能升起来就好了呢~”
“嗯啊,要是能升起来就好了……”


这些都是我最近断断续续想出来的句子,现在差不多有一个头尾,不过抱歉的是我暂时不准备对这些臆语进行解释,或许明年的纪文会直白一些吧~




~~~~~~~~~~~~~~~~~~~~~~~~~~~~~~~~~2015年1月26日 补记《极北守望》~~~~~~~~~~~~~~~~~~~~~~~~~~~~~~~~~

       在之前的《从梦再次启程的地方》文章里,我回忆记叙了两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已故之事。虽然到最后言辞开始左派起来后,围观的人也就开始消散。在摸爬滚打这么几年后,哪些东西是大众喜欢看到的,哪些东西是大众难以理解与接受的我也心中有个大概。但是决定我说什么的方面,除了别人是否喜欢以外,还有我是否应该说这些。如果把“迎合别人”称为“善良(Goodness)”,那么“忠言逆耳”就应该称为“正直(Rectitude)”。对于我来说,善良与正直都同等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该有所偏废。

       还记得去年,我的《21岁简纪》里的那首断句文么,每逢重大节日都写上一篇文章是我从初中以来就保留下来的传统。不过21岁生日那会儿,考研的准备正在步入正轨。所以我也没有太多时间来大书特书,取而代之的用几句“诗”——我更愿意称之为“断句文”来纪念一二。正文不长,这里完全可以再复制过来:

       书香百年,浮沉九秋,沧桑了多少仰望。
       观民四方,蓄羽何茕,又能覆几尺忆土?
       星陨戚戚,往愿茫茫,奈何龙血玄黄了长庚,难识鱼白……
       或、极北之境,萤火之森,歌舞升平,壮阔万代生灵!

       似乎当时没有人能明白我的意思,不知看了《从梦再次启程的地方》这文章后情况会不会有所改观。这里我就来稍微解释一下吧~为了引述方便,《从梦再次启程的地方》之后均用《上篇》《下篇》代替=w=

——书香百年,浮沉九秋,沧桑了多少仰望。
       正如《下篇》所记叙的,我家庭与书为伴的历史至少可以回溯到上个世纪初,所以“百年书香”的意思应该很明确了。而至于“浮沉九秋”,我初二时期正式开始思考“人生”“世界”“命运”等等问题,这个时间是可以精确到日的,所以初中两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一共九年。在这九年中,我一边思想在上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与“觉醒”,物质上也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沉浮,这里可以从《上篇》中看出一二。另外,这个“九”也可以虚指,毕竟除了我之后,我的爷爷,我的家人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这些《下篇》里也提到了。所以这么厚重的历史,这么沉痛的遭遇,“沧桑了多少仰望”。我从小时候开始就开始仰望这个世界,到了现在仍在仰望,虽然具体仰望的地方有所变化,但是这些仰望多代表的某些梦想,某些祈盼已经从最开始的青涩懵懂,渐渐地染上了沧桑的锈迹。

——观民四方,蓄羽何茕,又能覆几尺忆土?
       我的名字可以映射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记载:“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反向版“不鸣不飞”,《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如果我真的能人如其名,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一飞冲天”的话(笑),那我现在肯定是一种“不鸣不飞”的状态了。那我“不鸣不飞”在这里干嘛呢?“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丰满自己的羽翼,观察民众的态度。诚然,高中,大学这么多年我确实没少“观民则”,除了《上篇》,《网工记略》也是一个例子。
       纵然我并没闲着,可是在这九年沉浮中,我也逐渐感受到了“蓄羽何茕”。茕,茕茕孑立,孤独的意思。而“何茕”的意思,既可以理解为“(这)是多么孤独”,也可以理解为“怎么会孤独呢?”我已经忘了我的初心是哪个意思了,不过后来一想这两个意思都符合我的心境,也就这么用了下来,姑且作为一个双关。还记得我EVE的个性签名是“虽独往,与千万人”,这也差不多是一个我当时感受的完整写照。
       我在这连我孤不孤独都没搞明白地丰满自己羽翼,丰满了九年有余,那我现在的翅膀长成什么样了呢?“又能覆几尺忆土?”又能保护多少我所珍爱的家园呢?所谓“忆土”就是指“充满着回忆的土地”。可惜这句话是个反问句,意思也很明确:就算如此,我也还无法去守护自己的家园。

——星陨戚戚,往愿茫茫,奈何龙血玄黄了长庚,难识鱼白……
       还记得我在《上篇》提到的“落水者”吧?我把他们比作一颗颗流星,本来可以一直璀璨下去的他们,却只能闪烁一下便消失在地平线。《论语·述而》记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而“戚戚”就是指焦虑不安的样子。我看着这些流星一个又一个陨落而我却什么都做不了,此时我又怎么可能“坦荡荡”呢!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为,我也就认了,小人就小人吧。还记得以前语文阅读中一个小男孩一只又一只地将搁浅的小鱼送回海里的故事么,你是做“着眼大局”的“大人”,还是做“这条小鱼在乎”的“小孩”?
      “往愿茫茫”差不多是之前“沧桑了多少仰望”的复述。是的,经历了这么多之后,这些仰望或者希望,不仅沧桑,也开始变得模糊与茫然起来。
       《周易·坤》有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故有成语“龙血玄黄”来比喻战争激烈。《下篇》也说了,这是一场战争,在战场上牺牲倒下的英雄岂止千万。无论是希望或者绝望,在这里都失去了追问的价值。就是这么一个惨烈的地方,你还看得到长庚吗?长庚,金星的别称,各位想必知道,金星就是启明星,除了映射我的名字外,也代表了“光明的未来”;鱼白也是指朝阳升起时东方的鱼肚白。可惜,这个未来,在这片悲壮的战场上早已无法看清。

——或、极北之境,萤火之森,歌舞升平,壮阔万代生灵!
       前面三句话的格调都是低沉、悲壮的。但是在最后我笔锋一转:或许,在那极北之境,有着一个萤火漫飞的美妙森林,精灵与天使们在那里欢声笑语,歌舞升平。而这些,终将使大地上的所有生灵都得到升华、甚至永生。
       这里就需要照应标题了:极北守望。极北:比喻学术科研的最顶尖,那里离世俗人烟最遥远,那里也最让人感到孤独寒冷。守望:就算如此,每个科研人都是为了守护那个或许已经遥不可及的家园,就算相隔千里,他们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守望者。这里我的意思也就明确了:就算之前遭遇了再多的苦难,我也要到极北之境去,因为在那里,存在着能够解救大家的力量与方法;在那里,存在着建立理想乡的可能。对此,虽然我说的是“或许”,但是实际上我对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