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十周年记 2019-09-28 SoLA,生活 暂无评论 3132 次阅读 十年前(2009)的国庆,我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的关于物理,主要是关于电子云与万有引力的一些思考写成一本一万字有余的小册子,命名为《GUT随想》。GUT,大统一理论,即如何统一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是物理学的一个圣杯难题。我当时在看了一些相关科普读物之后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也针对其中一些反常识的现象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中就包括提议用“波动的肥皂泡”去统一“电子云”和经典电子两个概念,以消除他们两者的诸多概念、性质上的不统一。现在看来,当时的这个比喻所透露出我对于“实在的本质”的理解和正统理论中“场”这个概念其实是一致的。 初印第一版在朋友之间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这促使我继续完善自己的想法,并试图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同。然而文章的论文化,竞赛参赛都十分不顺利,我也从此认识到了自己的思维和正统科班学界的巨大差异。到了大学,我将第五版更名为《空与随想》,《随想》系列就此完结。在放弃迎合正统之后,“放飞自我”之后的《随想》已经变成了我的一个囊括微观物理、宏观宇宙、信息学以及生命的脑洞合集。 高考的失利让我不得不放弃了航天与物理的志愿,转学计算机(物联网工程)。在大学而之后考研选择转专业时,我通过自己对两个专业现状的了解,认为生物学比物理学更有取得突破的条件,随转专业报考了生物相关的研究生。如今我踏入生命科学也已第五个年头,超过了自己在被我视为“家园”的计算机领域的时间。其实在我转专业之初就有“学完生物再转战物理”的设想,虽然现在看来显得过于困难而不实际,但是我也仍然没有放弃这个念头。真正来到生命科学领域之后,虽然很多具体现实细节是我完全不曾知的,但是自己当初在转专业之初对生命科学发展情况的整体把握现在看来还是准确的。也可以由此大胆地推论,自己从《随想》时代一路发展而来的对物理学、生物学以及信息学发展的现状与瓶颈的把握应该也是靠谱与可信的。而《随想》这个事件至今,也已经是第十个秋天了。家中初版《随想》那原本雪白的B5纸也已变得微微泛黄。 平心而论,我不怎么认为自己的性格与十年前有多少差别。十年间我改变的更多还是在知识与技能水平、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这些层面上。就好比游戏里的人物装备换了一圈又一圈,可是人物本身还是原来那个人,没有多少变化。旁人的不知与不解更多是因为自己更加熟练的“大人的伪装”罢了,我一直以为自己一些表面上“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理解,人们的不理解更多是出于他们自己的“not care”罢了。其实初中时代我便有过关于“大人”与“小孩”的思辨,时至今日当时的主要结论我仍然是认同的。即我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就把自己改造一个或圆滑或油腻的大人,当然作为小孩的局限我也有充分的认识。我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是的,我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这条路开始的地方其实比《随想》更早,初中的火箭计划,高中的《随想》,大学时独赴外地考网络工程师,考研时的逆流而行(近千人的考研交流群里,从生物想考到计算机的研友每天都有新的冒泡,而从计算机考生物的就我一个),转组时的毅然决然……十多年来我几乎就没有一次是按着这个世界安排的剧本在选择。我规规矩矩乖乖听话的时候往往更多是因为我没得选,而每当遇见一个我有的选的时候,我几乎没有一次选择了主流。 人有言,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可能初中时代、《随想》时代的我都还没意识到,我这一出走的代价,将是我整个青春。 在尚且年轻的时候,说“走自己的路”这句话还是很轻松的,因为那时还不需要考虑吃的饱饭、生的起病、住的起房、结的起婚这些沉重的命题。时至今日,我再说“走自己的路”这句漂亮话之前,就不得不打个顿,咽个口水,沉默半饷,去思考这些属于“大人”的现实问题。 你如果选择服从,社会大多都不会亏待你太多。但是你如果选择不服从,你的抉择成本会指数上升,而且在你失利的时候来自社会的惩罚可能也会严厉好几倍。而如果你能克服这些阻拦向社会展示出自己不曾被认可的可能性,其回报也是惊人的。从这层意义上说,忤逆社会的职业/阶层分类程序将会是一场豪赌。 如果不是因为乾菱让我第一次看到了来自世界的善意,我可能对这个世界的印象仍然是一片黑白。这种感觉,颇有和《来自深渊》里白笛不顾一切地护送还在襁褓中的女主回去的场景一样的味道。(这接下来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故略。不过大可放心,女主的故事已经比这个随想的故事还要精彩了~) 说来也有意思,《随想》之后我一路跌跌撞撞,按照“[希望算法](https://xxxsola.org/blog/index.php/archives/2114/ "希望算法")”一路走了过来(前段时间《流浪地球》热映,我总结出的一些关于希望的价值观),我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自己会走向何处。而事实则是,到了现在这个课题组,承接下的现在的课题,又一次把我推向了与“世界”交战的第一线。按照计算机学界的说法,每个世界难题都是一条黑龙,每个解决它的人都是屠龙者。那么在《随想》那一次“屠龙”失败之后的现在,我又一次站到了黑龙的面前。 《随想》十周年之际,愿自己下一个十年好运。 标签: none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